元気森林有多杰出?有三则信息:2019年天猫618,元気森林共卖出 226 万瓶饮料,拿下了水饮品类的TOP1;2019年双十一,元气森林在全网销量中排名第二,打败了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;创立仅4年,据报道元気森林估值已达40亿元。
抛开数据不谈,在普通人眼里,它也是称霸了711等连锁便利店品牌,并在小红书上疯狂刷屏的饮料黑马。不过这确实不一个“好”的自媒体选题,由于此前已经被多番报道过了,但元気森林的成功,似乎有一些在传统的营销视角之外的物品。
何是传统的营销视角?该视角通常是强于拓展资料弱于归因的,我可以给无论兄弟们来一段:
由于元気森林最鲜明的标签是( ),匹配( )生活方式,符合( )审美,定位于( )后中的潮人/女性/白领,对产品的 口味/原料/包装 进行了创造升级,因此他们成功了。
在上述的括号分别填入该品牌的slogan,以及人群名字比如“年轻人”、“00后”即可。
当然这说不上错,可他们为何会做出这些决策,决策的依据从何而来?执行的经过中是否有何特别的地方?元気森林号称“互联网企业”的缘故与底气是何?
这篇文章小编将从其创始人的背景说起,并试图阐明:
元気森林怎样识别市场风向,并搭上行业提高快车?
元気森林怎样规划产品设计,精确打动目标用户?
有哪些MarTech工具,可以助力决策和产品的数字化?
01 神秘的创始人
很少有人去关心和报道这件事务,但据公开资料显示,成立于2016年4月的元気森林注册资本仅为100万,主要投资人亦是控股股东是唐彬森。
唐彬森何许人也?圈外人可能不清楚,此人是互联网的一介传奇。
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,大学创业的唐彬森带领着团队做互联网心理测试产品,一度居于该领域的第一名,然而营收平平。在某次演讲中他提到这段经历,引用了贝叶斯概率统计学说做出了注解:
“你再牛逼,你做的行业不好,你基数概率不行,你就是傻逼,牢牢记住。”(当年的原话很直接,就不打码了)
“我们在一个大动向下,只能顺着动向走,谁都不可能改变这个动向。你们要思索一件事,是形势比人强,还是人比形势强?何叫形势?这个行业到底好不好?如果说这个行业之前没人挣到钱,或者最牛逼公司也就是挣很少钱,你说我冒出来了,我能改造这个行业,我能让这个行业有十倍收入?你觉得可能吗?这是真正的错误,认为我们出现能把这个行业改造一下,不可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