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砥砺奋进十载,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历史性跨越与全球贡献中国对

去十年,是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十年,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,从2013年到2023年,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逆势增长,规模屡创新高,质量持续提升,不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进步注入强劲动力,也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规模持续扩张:从“贸易大国”向“贸易强国”稳步迈进

年来,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实现了从“百万亿”到“百万亿+”的跨越式增长,2013年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,达到4.16万亿美元,稳居全球第一;此后,虽然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、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,我国外贸依然展现出强大韧性,2022年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2.07万亿元人民币,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,连续6年保持全球第一;2023年,在外部环境依然复杂的情况下,全年进出口总额仍保持在41.76万亿元的高位,展现出我国外贸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抗压能力。

全球占比看,我国外贸总额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2013年的约10.9%提升至2023年的13%左右,中国作为“全球工厂”和“全球市场”的双重角色更加凸显,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
结构持续优化:从“量的扩张”向“质的提升”加速转变

年来,我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,高质量进步特征日益明显。

  • 贸易方式升级: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升,从2013年的52.8%增至2023年的64.5%,反映出我国自主进步能力、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;加工贸易占比逐步下降,产业链地位向高质量延伸。
  • 商品结构优化: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稳步提升,2023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到58%,成为外贸“压舱石”;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等“新三样”出口爆发式增长,2023年合计出口突破万亿元,成为外贸新增长点,彰显我国绿色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力。
  • 市场多元化拓展:对传统市场(欧美、日韩)的依赖度降低,对新兴市场和进步中民族出口占比提升,东盟连续四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民族贸易占比从2013年的25%提升至2023年的30%以上,外贸进步空间更广阔、布局更均衡。

新动能加速培育:数字贸易、跨境电商引领未来路线

数字经济浪潮下,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进步,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,跨境电商从“探索期”进入“成熟期”,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2.38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6%,覆盖全球220多个民族和地区,通过“丝路电商”等平台,让中国商品更便捷地走向全球。
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,2023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7.2万亿元,聪明密集型服务占比提升,数字服务、文化贸易等新兴领域快速增长,我国正从“货物贸易为主”向“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”转型。

战略引领与开放担当: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

年来,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,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引领,推动贸易自在化便利化,从进博会、广交会、服贸会等高水平开放平台的持续举办,到自贸试验区、海南自贸港等开放高地的加快建设,再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的全面实施,我国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,为全球贸易伙伴创新了广阔机遇。

全球经济面临通胀、地缘冲突等挑战的背景下,我国外贸的稳定增长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“稳定器”,为各国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理念,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

年风雨兼程,十年砥砺前行,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跨越式增长,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缩影,更是中国与全球深度融合、共同进步的生动见证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国将继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,以创新驱动外贸高质量进步,与全球各国共享进步机遇,为构建开放型全球经济贡献更多中国聪明和中国力量。